做人靈活,首先要拿得起放得下,該堅持時就堅持,該放棄時也不要猶豫,要取其精華,棄其糟粕。有時放棄是為了更好的得到,靈活為人一定要深詣此道。退一步,海闊天空。做人就要懂得必要時退一步,等時機成熟,“卷土重來”才是上上之策。
非洲土人抓狒狒有一絕招:故意讓躲在遠(yuǎn)處的狒狒看見,將其愛吃的食物放進(jìn)一個口小里大的洞中。等人走遠(yuǎn),狒狒就歡蹦亂跳地來了,它將爪子伸進(jìn)洞里,緊緊抓住食物,但由于洞口很小,它的爪子握成拳后就無法從洞中抽出來了,這時人只管不慌不忙地來收獲獵物,根本不用擔(dān)心它會跑掉,因為狒狒舍不得那些可口的食物,越是驚慌和急躁,就將食物提得越緊,爪子就越無法從洞中抽出。
聽說過這個故事的朋友都大呼“妙”!此招妙就妙在人將自己的心理推及到了類人的動物。其實,狒狒們只要稍一撒手就可以溜之大吉,可它們偏偏不!在這一點上,說狒狒類人,亦可說人類狒狒。狒狒的舉止大都是無意識的本能,而人如果像狒狒一般只見利而不見害地死不撒手,那只能怪他利令智昏或執(zhí)迷不悟。
該放手時請放手,不可執(zhí)迷太深。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。事實上,放手可以減輕一些麻煩和折磨,去開始另一件更有意義的事。行就做,不行,該放就放。做人就應(yīng)該靈活點,不要像狒狒那樣一根筋。要靈活多變,該放手就放手才是做人之道。
在人生長途中,總會遇到不得不“放下”的時候。比如,一個人走到了年邁體衰之際,就有突然遭遇“被剝奪”輝煌的可能,這當(dāng)然也是考驗人如何對待“拿”和“放”的時候。
美國的第一位總統(tǒng)、開國元勛華盛頓連任一屆總統(tǒng)后便堅持不再連任。他離任時,坦然地出席告別宴會,坦然地向人們舉杯祝福。次日,他又坦然地參加了新任總統(tǒng)亞當(dāng)斯的宣誓就職儀式。然后,他揮動著禮帽,坦然地回到了家鄉(xiāng)維農(nóng)山莊。
這一瞬間,給歷史留下了永恒的光彩。英國著名科學(xué)家赫胥黎,因其卓越的貢獻(xiàn)而享有崇高的聲望,然而,到了80歲時,赫氏不得不考慮放棄解剖工作時,他毅然辭去了所任的教授、漁業(yè)部視察官等職務(wù)。最后,他還辭去了一生中最高的榮譽職務(wù)——英國皇家學(xué)會會長。不難想象,此時赫胥黎的心情何其沉重、心緒多么沮喪,他甚至在發(fā)表了辭職演說后對友人這樣說:“我剛剛宣讀了我去世的官方訃告。”
盡管是這樣,畢竟他“放下”了,在沒被人強迫的情況下“放下”了。一個職務(wù),一種頭銜,自然是意味著一個人在社會上所取得的成就和地位,它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。然而,華盛頓和赫胥黎都“拿”上了自己人生中最高的輝煌,可他們又都主動“放”下去了。以坦然的態(tài)度去承受離任或離職之“放”,便活出了一份瀟灑與光彩,活出了一種落落大方的風(fēng)范來。